关于 Uber 的丑闻,已经报导过不少。从管理职员骚扰女员工、监控执法人员资讯、Uber CEO 卡拉尼克(Travis Kalanick)骂自家专车司机、总裁离职等等,Uber 不断曝出的各种麻烦事,让这家公司的形象越来越糟糕。近日,《纽约时报》一文「Uber CEO 在玩火」又让卡拉尼克的负面形象更「具体」了些。
在苹果地盘闹事,Uber App 差点被苹果 App Store 下架第一个是 Uber 违反 iOS 应用开发者规则,祕密追蹤用户位置。
卡拉尼克还因此被苹果 CEO 库克请到办公室「喝茶」,Uber App 也差点从 App Store 下架。
2014 年,Uber 为了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和吸引司机加入,给了很有诱惑力的奖励政策,不少司机为了赚钱,会在一支手机上注册多个帐号,骗取新用户奖励;或是自己叫自己的车,或透过虚拟模拟器形成执行轨迹。这些行为给 Uber 带来不少损失,又屡禁不止,Uber 就有了利用苹果手机来「反刷」的想法。
这个专案被 Uber 内部称为「指纹辨识」。Uber 用程式码为每一个下载 Uber App 的 iPhone 用户制定一个可辨识身分,即使用户申请多个帐号,只要是同一台 iPhone 手机,多余帐号都会被查出,并封禁(Uber 管理背景这段资讯会显示为用户的 UUID)。
而且,即使用户移除 Uber 应用,甚至格式化手机,Uber 也能像用户还没移除时继续追蹤装置。
据了解,在 Android 平台上这样做并不违规,但苹果为了用户隐私保护,明确禁止这种行为。
为了不让苹果公司发现, Uber 还「骇」了苹果加州总部。Uber 用「数位定位」一类技术辨识苹果负责软体侦测的员工办公位置,然后对该地理区域进行「模糊处理」,使苹果员工无法发现 Uber 在软体上动过的「手脚」。
不过,这没多久便被不在苹果总部办公的员工发现了。Uber CEO 卡拉尼克也被「请」去库克的办公室「喝茶」。
《纽约时报》报导称,库克在双方见面时发了很大的脾气,卡拉尼克会后看起来还有些紧张。库克要求 Uber 停止这种行为,否则就让 Uber App 从 App Store 下架。失去 iOS 用户对 Uber 来说肯定是巨大损失,于是卡拉尼克接受了苹果的要求。
扩张时阻碍竞争对手为了迅速扩张不择手段,也是 Uber 被诟病的文化。
《纽约时报》提到,Uber 曾购买过竞争对手 Lyft 的用户资料,用来分析对手的发展状况;而且为了抢司机,Uber 还雇人叫 Lyft 司机的车,成功后便立刻取消,以此影响司机工作;或在 Lyft 司机的车上说服他(她)来 Uber 工作。
为躲避审查,Uber 监控执法人员资讯之前,《纽约时报》还曝光 Uber 的「反调查」工具。Uber 为了躲过世界各地政府单位的调查,研发出一套名为「Greyball」的工具,运用演算法抓取执法人员个人资料,搜寻与记号其在未合法营运地区的执法人员。
这套工具使用 Uber App 收集到的资料确认政府执法人员的身分。一旦被记号,这些人将下载到假的 Uber App,上面显示的多为非实际存在的「幽灵车」,有时显示为「附近没有车辆服务」。
一旦叫车成功,也很容易在下一秒收到取消通知,如果司机意外接到政府执法人员的单,Uber 也会立即联繫,给予马上结束服务的指示。Uber 自 2014 年来,已在美国及海外市场包括中国、澳洲、及南韩等地广泛使用这工具躲避执法人员的审查。
这件事情曝出后, Uber 追求业绩而忽视道德的企业文化,也再次将这家公司推向风口浪尖。
上面这些还只是 Uber 在快速扩张和反审查过程里做过的部分事情。毫无疑问,Uber 能在短短数年间完成全球化扩张,无疑是成功的,但这家公司不断曝出的丑闻和恶行,也逐渐毁掉最初的名气。